犬猫呼末二氧化碳的正常值是多少?
正常值为35到45mmHg呼吸末二氧化碳即为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分压,可反映肺部血流及通气状况,正常值为35-45mmHg。呼气末二氧化碳过高,则提示肺泡通气不足,或者是输入肺泡的二氧化碳增多,可见于颅内压增高、麻醉性镇痛*物对呼吸的抑制。
EtCO2,呼气末二氧化碳,是指患者呼气末气体中CO2的浓度,通常以分压形式表示,如:35mmHg(若大气压力计做760mmHg,那么CO2的浓度=35/760=4.6%)。
检测EtCO2可以很好患者的肺功能和氧合能力。是ICU、麻醉科等重点科室必备的检测模块。
呼末二氧化碳的正常值是多少?
正常值为30~45mmHg。
【说明】
呼气末CO2浓度或分压(ETCO2)的监测可反映肺通气,还可反映肺血流。
在无明显心肺疾患且V/Q比值正常时。
ETCO2可反映PaCO2(动脉血二氧化碳),正常ETCO2为5%相当于5KPa(38mmHg)。
【测定原理】
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曲线的问世,是使用无创技术监测肺功能,特别是肺通气功能的又一大进步,使在床边连续、定量监测病人成为可能,尤其是为麻醉病人、ICU、呼吸科进行呼吸支持和呼吸管理提供明确指标。
在呼吸过程中将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与相应时间一一对应描图,即可得到所谓的二氧化碳曲线,标准曲线分为四部分,分别为上升支、肺泡平台、下降支、基线。呼气从上升支P点开始经Q一直至R点,QR之间代表肺泡平台(亦称峰相),R点为肺泡平台峰值,这点代表呼气末(又称潮气末)二氧化碳浓度,下降支开始即意味着吸气开始,随着新鲜气体的吸入,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回到基线。
所以,P.Q.R为呼气相,R.S.P为吸气相。可将曲线与基线之间的面积类比为二氧化碳排出量。
最常用的方法是**线吸收光谱技术,是基于**光通过检测气样时,其吸收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相关的原理(CO2主要吸收波长为4260nm的**光),反应迅速,测定方便。
同时,还有其他方法如质谱分析法、罗曼光谱法、光声光谱法、二氧化碳化学电极法等。
依据传感器在气流中的位置不同,常用取样方法有两种:主流与侧孔取样。主流取样是将传感器连接在病人的气道内,优点是直接与气流接触,识别反应快;气道内分泌物或水蒸气对监测效果影响小;不丢失气体。
缺点为传感器重量较大;增加额外*腔量(大约20ml);不适用于未插气管导管的病人。侧孔取样是经取样管从气道内持续吸出部分气体作测定,传感器并不直接连接在通气回路中,且不增加回路的*腔量;不增加部件的重量;对未插气管导管的病人,改装后的取样管经鼻腔仍可作出**的测定。不足之处是识别反应稍慢;因水蒸汽或气道内分泌物而影响取样;在行低流量麻醉或小儿麻醉中应注意补充因取样而丢失的气体量。
目前大部分监测仪是采用侧孔取样法。
【临床评估】
使用呼吸机及麻醉时,根据ETCO2测量来调节通气量,保持ETCO2接近术前水平。监测 及其波形还可确定气管导管是否在气道内。而对于正在进行机械通气者,如发生了漏气、导管扭曲、气管阻塞等故障时,可立即出现ETCO2数字及形态改变和报警,及时发现和处理。
连续监测对安全撤离机械通气,提供了依据。而恶性高热、体温升高、静注大量NaHCO3等可CO2使产量增加,ETCO2增高,波幅变大,休克、心跳骤停及肺空气栓塞或血栓梗*时,肺血流减少可使CO2深度迅即下降至零。ETCO2也有助于判断心肺复苏的有效性。ETCO2过低需排除过度通气等因素。
呼吸末二氧化碳(ETCO2),气道呼吸率(AWRR),潮气量,这个词的概念,具体点
呼气末二氧化碳,就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了。麻醉过程中常监测PETCO2,也就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分压。
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,根据其数值和波形可以了解肺通气和换气的情况。
气道呼吸率就是呼吸频率,区别于呼吸阻抗电极监测的呼吸频率。潮气量,更简单的概念,静息状态下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。 以上两种监测反应麻醉过程中通气的基本状况。 好像说的很不具体,就这样了。
自己再去查吧。